亂點鴛鴦譜,蘋果才不是特斯拉的“準女婿”?
摘要]有意思的是,這不是特斯拉**次被“亂牽紅線”,除了蘋果,通用、谷歌也曾與其傳出緋聞,那么問題來了,為什么特斯拉總是膝蓋中箭?
如果是真的,恐怕這比回收“獵鷹9號”上等火箭,還要讓馬斯克感到高興。
吊詭的傳聞就發生在2015年的*后兩天,甚至我們可以猜想庫克和馬斯克一定都沒有過好跨年夜。
始作俑者就是一家名為互透社的國外媒體,他們的報道宣稱:“美國蘋果(Apple)公司今天對外發布公告,公司將以10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杰出汽車品牌特斯拉。特斯拉創始人兼**執行官埃隆·馬斯克今日在美國舊金山接受電話采訪時確認,兩家公司已在前**達成上述收購協議。
甚至為了增加可信度,還煞有介事根據馬斯克的性格,杜撰了其調侃式的講話:之所以選擇蘋果,一方面是因為雙方戰略定位一致,另一方面是因為蘋果CEO庫克先生答應送我全套純金定制蘋果產品,這讓我感到非常意外?!?
當然,對馬斯克而言,全套純金定制蘋果產品,在1000億美金面前,僅僅是太陽光里頭的一介微塵。而對蘋果,這則是一個花錢的好方法,讓庫克不再對著比許多國家GDP還要多的現金儲備繼續頭疼,畢竟,蘋果公司如今的現金儲備已經超過了2000億美元,這還是2015年第3財季財報。
蘋果需要一個開源的特斯拉嗎?
一個未娶,一個待嫁,在所有人看來,這都是一場極其圓滿的聯姻。只是我們忽略了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“心氣兒”,在2015年2月,馬斯克對分析師表示,到2025年特斯拉的市值將達到7000億美元,與蘋果公司當下市值不相上下。
如果跨完年的馬斯克還沒忘記11個月前講過的話,即便財大氣粗的蘋果真的掏出1000億美金,馬斯克都覺得這筆買賣未必像我們看起來那樣劃算。
顯然,這則充滿愚人節味道的惡作劇,并未考慮蘋果的感受。一個很簡單原因就是——花1000億美金,購買一個已經磚利開源的特斯拉,并不符合蘋果的一貫風格。哪怕收購了音樂、支付、相機、地圖等幾十家公司組成的蘋果版圖上,缺少智能汽車這塊“大角兒”。
即便庫克時代的iPhone已經與喬布斯時代漸行漸遠,但蘋果從來都沒有開放過,這是過去的事實,現在的事實,甚至也是未來的事實?;ǖ舳种坏默F金儲備去購買一個已經開源的電動車企業,任誰是蘋果的***,恐怕都會猶豫再三。
除了企業調性上不符合,這本身也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。戴爾670億美元收購EMC已然風風雨雨,之所以會誕生1000億美元的收購,極盡夸張的背后,無非是想挑戰全世界的認知極限,將惡作劇的效果*大化。
無論如何1000億美元本身,就極度欠缺效費比。這樣的例子有很多,尤其是在中國。
例如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的騰勢(參配、圖片、詢價) 電動車,投資就在3億歐元。騰勢的背后畢竟站著比亞迪和戴姆勒,這樣的出身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。
于是,萬向便通過國際收購解決了品牌和技術課題。萬向收購菲斯克電動車只花了1.5億美金,又花了2.56億美元將美國電池廠商System A123納入囊中,總計花費也近在4-5億美金,要知道以前的菲斯克Karma(參配、圖片、詢價) 電動車在美國的影響力,就類似于今天的特斯拉,曾經受到美國精英階層的熱捧。
再來一個假設,或許收購的路徑,并不合蘋果的作派,蘋果要自主研發,一家名為Faraday Future的電動車創業公司在美國建廠,2017年投入運行。這家要挑戰特斯拉的幕后老板,正是樂視董事長賈躍亭,只是投資了10億美元。
即便是馬斯克,也只是因為在2004年向特斯拉投資630萬美元,才獲得特斯拉的實際控制權。而在登陸納斯達克之前,特斯拉獲得*大的資本,也只有2009年美國能源部4.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。
顯然,無論是走合資、收購,還是自主研發,哪條路徑,這筆賬無論怎么算,1000億美金都遠遠足夠蘋果打造一個超級驚嘆的電動汽車品牌。
為什么特斯拉總是膝蓋中箭?
有意思的是,這不是特斯拉**次被“亂牽紅線”,除了蘋果,通用、谷歌也曾與其傳出緋聞,那么問題來了,為什么特斯拉總是膝蓋中箭?
中國有句古話叫“槍打出頭鳥”,豐田普銳斯(參配、圖片、詢價) 、特斯拉已經成為混動、純電動的兩面大旗,只是橫空出世的特斯拉的傳奇色彩更濃,全世界的關注度也更高,在純電動領域,特斯拉毋庸置疑站在行業的制高點,以至于強到馬斯克要與“硅谷”進行切割。
加之,特斯拉從瀕臨倒閉到市值300億美金,馬斯克強烈的個人魅力,收購這樣一家**個性和影響力的企業,總是存在于人們美好的希冀當中,這無疑提供了特斯拉被收購的感性動機。
如果說感性動機只是提供了一種心理上的驅動力,那么對汽車巨頭而言,特斯拉無疑又是一種實質的布局剛需,就好比通用收購特斯拉的傳言。
即便通用已經推出了沃藍達、SPRINGO、雪佛蘭Spark EV等電動車產品,這些產品銷售成績也不錯,沃藍達與日產聆風也曾經在這個星球上贏得不低的知名度,但在聲望上卻始終無法與特斯拉相提并論。
對于通用而言,特斯拉幾乎是板塊的剛需,一個大名鼎鼎又寄予厚望的豪華電動車品牌,一攬子包括三元鋰電池、充電樁、銷售渠道等等在內的解決方案,特斯拉就像是一座露天金礦,而通用的新能源汽車則幾乎是藏在阿里巴巴的山洞之中。
當然,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馬斯克曾經對特斯拉曖昧不明的態度,盡管現在馬斯克斬釘截鐵的不考慮被收購。
2012年5月下旬,即特斯拉旋風拉開序幕階段,CEO艾倫·馬斯克曾暗示有可能將特斯拉公司轉售他人。當時馬斯克提到公司將開發新入門車型,并作任務的重中之重,在該車投產前其不會拋售特斯拉或者離開公司。
事實上,馬斯克的發家史也是一個創立到被收購的歷史,12歲的他成功設計出一個名叫“Blastar”的游戲,賣出500美元。畢業后,他創建了Zip2和Pay Pal兩家網絡公司,再次賣掉,積累了*初財富。
這也使得有人形容馬斯克像一只Hen(母雞),不停的下蛋,不停的孵化,不停的把小雞賣掉,然后自己不停的長大。
去年9月,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透露,蘋果正加速進行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,擬定發貨日期為2019年,相信后續特斯拉和蘋果之間的新聞交**越來越多。
也許馬斯克的野心是收購通用或者谷歌,甚至是蘋果,畢竟他的**夢想是去殖民火星。
就像當年我們不相信諾基亞、摩托羅拉會坍塌一樣,甚至也壓根兒不看好尹同躍(點擊查看*新人物消息) 、魏建軍(點擊查看*新人物消息) 、李書福(點擊查看*新人物消息) 、王傳福(點擊查看*新人物消息) 。*后怎么著, Just do it,雖然這是Nike的廣告語,卻道出了正在日益交融的汽車圈與科技圈的奇特景象——一切皆有可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