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詳情
談談智能穿戴的九個瓶頸
日期:2022-05-24 06:39
瀏覽次數:918
摘要:
關鍵字:智能穿戴智能手表智能穿戴瓶頸
智能穿戴已經步入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,搶占先機的廠商已經推出產品,甚至有公司的**、三代產品已經誕生(歐美產品匯總可以參看Expansys)。也有很多想推出,但還在埋頭定義和研發的公司在默默耕耘中?。ㄟ@里所說的智能穿戴,界定為市場上較認可的手環手表,以及眼鏡和遙控配件等消費類**產品)


這是一個*好的年代,也是一個*壞的年代。伴隨著股票的蒸蒸日上和研究機構的一致看好,智能穿戴似乎將要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。這個春天在百花齊放前,鄧捷芳主持并匯總了幾次沙龍和論壇的瓶頸觀點??偟膩碚f,下面的瓶頸不突破而貿然進入,后果可能很慘烈。
瓶頸1:只聽從分析機構說會起量,市場不明確
目前絕大多數研究機構認為智能穿戴將在今年起飛,而且今年的增長量將是爆炸式增長。這讓廣大智能穿戴行業的小伙伴興奮不已,也讓不少外圍人士紛紛過來圍觀,有些甚至已經挽起袖子推出了穿戴產品(較常見的是手環手表)。受限于手機和平板等消費類產品的利潤微薄,一些手機平板廠商已經轉型到了智能穿戴。
但這市場不明確,有朋友在技術沙龍上調查了去年分析機構所列的出貨量,對市場進行了一個反饋,得到的實際答案和分析機構的數字相差很大。說會起量,但市場依舊不明確。另外有上游小屏供應商在沙龍上也給我們道出了玄機,從他發貨的數量來看,其實這個數字還是非常難看的(換句話說就是還沒有起量)。
瓶頸2:只看重功能堆積,而沒有殺手級功能
電子圈曾經針對智能穿戴話題舉辦過一次有獎問答,其中一個問題就是:“若讓您來設計一款智能手表,你會加入哪些功能? ”在大量的細致而大膽的設想回復中,大家對其各持一詞。很多人對功能的訴求偏向于越多越好,而恰恰缺少一種普遍看好的殺手級應用?;蛘哒f,其實自己都不知道需要什么應有。
捷芳曾問inWatch總裁王小彬,這個行業的混戰將要持續多久時間,殺手級應用何時會出來?他認為其實這個時間不會很久,某些細分市場的領頭羊一年之內一定會出來,其實路線已經很清晰了。“任何一個殺手級應用形成之前大家根本不知道,否則分析投資經理早就都是Google老板了。”他說道。
瓶頸3:只看“手表”“手環”兩個字,忽視大好**市場
在第六次智能穿戴技術沙龍上,捷芳曾整理過一份資料發現:在目前所有的穿戴設備的產品形態中,智能手表手環占據62.80%,其次是智能眼鏡11.4%,其次是智能戒指8.10%,剩下的還有智能臂環、智能跑鞋,智能腰帶、智能頭盔、智能紐扣等。
手環手表是*主流的產品形態,但功能的同質化已經讓其競爭狀態進入混站。筆者有一次拜訪一家上海的智能手表公司,看到其即將推出的功能強悍的智能手表,該公司負責人俞總給我介紹該公司的主打智能手表價格僅為399。要知道,這款手表可以實現的功能幾乎不亞于智能手機的(通過藍牙3.0連接,可以實現收發短信、語音通話、計步、計海拔、遙控拍攝)。
在平時沙龍上大家帶來的產品來看,大部分是以手表手環為主,而且價格相對低廉。
瓶頸4:功耗明顯是硬傷,設計體驗委曲求全
智能穿戴好嗎?當然好!
他可以完全顛覆你使用習慣,顛覆你的想象空間,顛覆你的行為常態。不同的UI體驗可以設計出來,不同的產品形態和新穎用途可以做出來……但是,這一切都有一個基本的條件:電池。目前受限于產品心態,以手表手環,戒指眼鏡類產品來看,功耗明顯是硬傷。任何繞開功耗而提功能體驗的產品,都是耍流氓!
目前藍牙4.0依舊是很多賦予穿戴產品的希望,受限于傳輸距離,做成智能手表的周邊產品似乎成為主流。
西莓科技董事長郭緒勇指著手上還沒面世的土豪金色inWatch手表對捷芳說道:“我們是一幫*聰明的人,做出了*好的產品,卻要去賣*低的價,這不符合常理”。像國內inWatch手表這種追求設計和體驗的公司在漸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中。
瓶頸5:華麗轉身可穿戴,卻分不清穿戴市場特點
目前殺入智能穿戴的人有兩種人,一種是自己很堅信,這個市場本身沒有那么大的價值和意義,其實自己是在跟著這一波炒作而已。另外一種是堅信這個市場能夠起量,可以賺錢。如果自己的產品還是和智能手機或平板一樣的功能,未來的路只會越走越宅。
當然短期炒作是可以。
瓶頸6:如果我告訴你,資本大鱷已介入,你還進入嗎?
智能穿戴在股票市場,2013年已經初現出了其強勁的勢能。相關穿戴概念股上,大都有不錯的表現。
在捷芳組織的智能穿戴沙龍上,幾乎每次都有風險投資公司的人過來。他們的目的性很強,就是想找一款可以大力推廣的產品,然后予以資金支持。德賽投資總監、中興投資總監、中金阿爾法投資CEO……很多投資公司的高層都會親臨現場,和大家一起討論并物色好的投資項目。
在大的資本大鱷進入市場后,你的產品足夠保持細分市場的優勢嗎?
瓶頸7:產業鏈打通的必要性,*后完勝的一定是大的平臺商
每個智能可穿戴設備,可能是從不同廠家生產的,但是設備必須要從一個云服務上綜合來上做分析,來整合。“這就必將出現大的平臺(超級平臺)將出現,將使得各類可穿戴設備**去的”,華為終端云業務部負責標準磚利的負責人在某次穿戴沙龍上說到:除了人和人之間的互通,還要物與物之間的交互。雷軍雖然說不看好智能穿戴,但又說“未來大家的**可能是在這些領域,主要是跟傳感器,跟各個設備的連接性,還有跟O2O服務的連接性,跟社交關系的連接性”傳感器的信息。
大數據由超級平臺來做,手機只是個入口。很多公司都想做這個平臺,手機上往微信上插。是以其他穿戴硬件也會找一個平臺上插。換句話說,玩到*后,一定是大的平臺能夠玩轉。那么,你準備抱這類平臺商的大腿了么?
瓶頸8:可穿戴喜扎“運動保健”,你有“運動細胞”嗎?
智能穿戴這三大塊值得瞄準。
好玩的(例如建立一個社區,全民性互動,通過智能手機APP進行互動交流)
保健的(例如睡眠監測,運動鍛煉監測,并且提供一些建議)
醫療的(這里需要一些資質認證,需要有實力的廠商才能夠介入,但這個利潤相當可觀)。
要很好地實現這些功能,拋開產品形態不說,這些功能實現背后都是強大軟件的支持,你有運動細胞嗎?
瓶頸9:你沒真正設計過一款手表。
讓你定一臺個手機,你會定義無數種產品形態,功能也可以描述的天花亂墜。但如果落實到真正的產品上來,你很可能只是一個學生。特別對于國外的一些穿戴產品,其充滿想象的設計已經讓人眼花繚亂。
別向用戶炫耀你的金剛鉆有多么的厲害和上乘,其實用戶只需要一個洞而已!